第54章 加冕之後(捉蟲)
關燈
小
中
大
虔誠的天主教徒, 敬愛著唯一的上帝,卻也會崇拜其他偶像。從中世紀到文藝覆興,地方傳說和異教神話, 往往在人們生活中占據重要的一席, 甚至深受喜愛。
而占蔔、星象、預測等學問, 盡管同宗教教義有些相悖,盡管遭到教會的排斥,卻也並未徹底淪落為“非法”。這些神秘學, 小心翼翼游走在迷信和巫術的邊緣, 亦擁有相當數目的信眾,尤其受著權貴的追捧和保護。
作為一個占星術士,諾查丹瑪斯可謂是傳奇。一方面,因為他一度受到法蘭西王後的召見,並頗被信賴;一方面, 則是因為他還出版了套《預言詩集》, 曾在上層社會風靡一時。
很可惜,這位預言家已在1566年與世長辭。當他下葬的消息從普羅旺斯傳來,遠在巴黎的凱瑟琳王後,甚至很是難過了一陣子。
而死者並未已矣。時隔一年後, 他的名字忽然又成為了瓦盧瓦宮廷的流行詞, 熱度直超生前。
這是因為,凱瑟琳王太後終於承認, 多年前,諾查丹瑪斯就曾向她警告,先王亨利二世,極有可能死於他最擅長的比武。
而且,還有“確鑿的文字”記載, 那就是他的詩集。
亨利二世之死的確是個悲劇,但如今宮廷內,討論諾查丹瑪斯那令人不安的預言詩,根本不算禁忌。
雖然在某些有識之士看來,這種“神秘荒誕”的言論近乎兒戲;但是,王國上層卻擺出了信服的態度……
而且,如某些人所料,相應的,關於新王後“曾作預言”的討論聲,顯著微弱下來。
就算有,也和“巫術”“詛咒”毫不相幹。
——也許是被透露過消息?
——沒準這位陛下也感受過天啟?
“一定是故意的。”聞言,孔代親王著實忿忿不平。“這個節骨眼,突然爆出來,分明就是掩護。”
科利尼亦悶悶不樂。“但王太後表了態,還有許多人跟風,還有一部詩集……輿論已經被吸引,我們再針對……恐怕也無濟於事。”
蒙莫朗西則默默在心底嘆息:王太後的態度至關重要;她對先王的愛毋庸置疑,高等法院和民眾也都支持她;她若認定此事為意外,那王國上下,就都沒什麽可反駁的。
只能接受現實了。
他們滿腹牢騷,大失所望的時候,瑪麗則松了口氣:一場可能的大風暴消弭於無形,實在太好了。
令謠言平息的最好方式,就是炒熱另一個更大的新聞,分散人們的註意力。瑪麗說不上深谙此道,但畢竟經歷過後世信息轟炸,自然清楚這樣做的效果——更何況,制造新聞的,是信譽相當高的凱瑟琳王太後。
弗朗索瓦認為,若有其他人對先王作過類似預言,恰好佐證瑪麗的無辜。不過,他和瑪麗萬萬沒想到,那位曾深受凱瑟琳信賴的諾查丹瑪斯,不僅真的口述過此事故,甚至還留下了文字證據。
本來新國王準備拜托母親,談談占星預言有別於巫術詛咒——甚至不惜撒點小謊,替瑪麗“開脫”。沒想到,凱瑟琳王太後含著悲傷,一時觸動,把埋藏心底的舊事,全部都傾倒出來。
簡直“意外之喜”。
如今,一套發行量不算小的《預言詩集》,已讓梅裏勳爵手握信箋中的那幾句瑪麗的“預測”,幾乎失去了深挖的意義。
當然,此情況下,梅裏也不會傻到再拿妹妹的書信作文章。他見勢不妙,迅速恭敬的把證據交還給了兩位陛下,以期達成和解。
念及這些年他的“安分”,念及他曾照顧年輕太子妃……為了不節外生枝,弗朗索瓦甚至安撫他,表示:日後將賜他一個合適的職位。
“真是個識時務的家夥。”瑪麗嘀咕道。
咳,在女王實力足夠碾壓、沒有把柄流出時,梅裏的姿態總是低得非常恰當。對這種套上鎖鏈的狼,瑪麗沒興趣使勁報覆。於是,她決定依著弗朗索瓦,顧念一下舊情,以後,再找個地方遠遠把他打發了去。
瑪麗指揮著比頓,把她的字跡投入壁爐。比頓小姐一邊照做,一邊咬著唇,眼睛紅紅的。“謝天謝地……”
賽頓和裏維斯頓小姐亦跟著念叨,感恩天主,慶幸不已。
至於差點惹出大禍的夏特裏亞爾,說是被王室總管“釋放”了。見他憔悴傷感跑過來跪地請罪,想想他從前制造的歡樂,瑪麗對這個糊塗蛋豬隊友也沒了太多脾氣。
於是她揮揮手,請他閉緊嘴巴,收拾收拾,今後,就待鄉下老家算了。
宮廷裏,被驅逐的還有瓦倫蒂努瓦夫人。
準確來說,她是自行主動離開的——就在亨利二世的心臟,存放到西斯廷修道院之後。她“侵占”的珠寶和舍農索堡均歸還於王室,她從此退居諾曼底的阿內堡——另一座耗費過王室巨資的城堡。
這一點上,凱瑟琳聽從了建議,並未趕盡殺絕。因為狄安娜有兩個女兒,一個嫁給了吉斯家族的歐馬勒公爵,另一個則是布榮公爵夫人;考慮為新即位的兒子籠絡人心,王太後克制住自己,沒有大肆清算。
報覆情婦,只稍稍減輕了凱瑟琳的沈痛,失去丈夫的悲傷一直籠罩著她。亨利二世的喪禮結束後,王太後宣布,自此,她餘生都只穿黑衣了。
弗朗索瓦十分感激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——無論是是發聲支持王後,還是顧全大局沒兇狠處置那位夫人。不久之後,他當眾聲明,即使他年紀早已夠獨立執政,王太後仍有輔政權。而且,各重要公開場合,他堅持請母親伴隨出席。
唔,按規定,法國國王死後,他的寡妻該在黑屋子裏臥床六周、不見外人。但是弗朗索瓦相信,適當的交際活動,可以分散註意力,減輕母親的痛楚。
瑪麗亦投桃報李。新王後時不時去安慰婆婆,並請弟媳安娜也多來探望陪伴。她還很貼心的表示,希望早日舉辦邊境巡游,以便王太後和洛林公爵夫人克洛德、甚至西班牙王後伊麗莎白相會。她亦很讚成凱瑟琳離開盧浮宮別住的想法,提出就在盧浮宮西面建造一所新王宮——名曰杜伊勒裏宮——以便太後安度餘生。
不過這些都是後話。當下最要緊的,是舉辦新國王與新王後的加冕儀式。
這一次,將由洛林紅衣主教來主持。
蘭斯大教堂裝扮一新,各位權貴悉數到場,共慶登基盛典。前些日子宮廷內那場“隱約”的風波,宛如投入湖心的一顆小石子,此時已完全失去了痕跡。
盡管天氣炎熱,國王和王後卻也扛住了那沈重的禮服。新君的加冕,一如往昔規矩,既莊嚴,又宏大,充滿奢華氣息,且再次點醒一切在場者:亨利二世的時代已落下帷幕,弗朗索瓦二世的時代,從此正式開始。
凱瑟琳親眼看著長子戴上王冠,眼眶一陣濕潤。二十年前,她曾在這裏,見證丈夫走向權力之巔;如今,她卻再也見不到他了。
幸好,除了遠嫁的長女與次女,她和亨利“愛情之見證”的其餘孩子,尚圍繞她膝下。並且,她還能感受到另一層安慰:新的法蘭西國王和王後,均表示將“一如既往珍視母親的意見”——而新王後不日將前往倫敦,仍需由她擔任瓦盧瓦宮廷的首席女主人。
沒錯,剛剛成為法蘭西第一女性的瑪麗,顧不上享受王後的尊榮,就要奔赴英格蘭的權力戰場。
因亨利二世驟然死亡,瑪麗參加完小叔子婚禮就回去的計劃被打亂。英格蘭攝政不得不在法國多耽擱了近兩個月;為此,樞密院滋生不少抱怨的聲音;伴隨伊麗莎白女王婚禮的臨近,瑪麗感到地位仿若動搖。
對於妻子的匆匆離去,弗朗索瓦相當不舍。
但是他已經習慣了,不是麽?法國國王捫心自問。瑪麗固然是他的王後,但她並不屬於他一個人,她也不僅僅肩負著唯一一個法蘭西王國。況且,宮廷內,吉斯家族和蒙莫朗西的權力交替才剛剛開始,他寧願瑪麗置身事外,並不希望這些鬥爭,再有意無意把火引到她身上……
只不過,無論從各個角度找理由寬慰自己,弗朗索瓦仍覺得胸口幾分酸澀。
瑪麗的舅舅、洛林紅衣主教亦頗不自在。在他看來,如今是法國形勢正覆雜的時候,剛榮獲後冠的外甥女卻匆忙離開,於吉斯家族即便算不上釜底抽薪,至少也是一大損失。
唉,為了朝堂平衡,也為了政局穩定,新王弗朗索瓦二世,從妻子名譽險些受損的憤怒中冷靜下來,遵從洛比塔爾大法官的建議,只暗示蒙莫朗西辭去王室總管一職,仍保留了他的王室統帥身份,還假意表示器重,請他“務必繼續為宮廷效力”。
昔年蒙莫朗西同首席情婦狄安娜沆瀣一氣,“名義上的王後”凱瑟琳沒少受委屈。現今那位夫人被趕走、離群索居(聽說身體還每況愈下),王太後總算出了半口惡氣;她甚至勸導長子,亨利·德·吉斯尚年輕,威望有所不足,暫時還得依賴蒙莫朗西穩住軍隊。可以想見,若沒有瑪麗在後宮幫忙進一步造勢;內閣首相洛林紅衣主教,盡管大權在握,勢必仍長期忍受宿敵的掣肘。
朗格維爾公爵倒是被任命為了寢宮主管,可確保內廷安穩。至於在亨利二世去世後傳播流言的科利尼,其職務則交由內穆爾公爵接替——總算還是半個自己人。同樣對王後不敬的孔代,宗室親王之銜沒法簡單剝奪,受了些訓斥,賦閑回老家思過去了。
瑪麗卻只能暫時忽略親人的怨念。伊麗莎白大婚在即,英格蘭攝政王能感覺到威脅在加重;秘書李喬屢屢來信,提醒她萬不可輕忽,須得趕緊回倫敦主持大局,否則數年心血恐將毀於一旦。
1567年7月,一個風朗氣清的日子,載著法國王後的大船,終於在羅斯科夫港揚帆起航。
船艙中靠著軟墊、胡亂翻書的瑪麗,心神卻愈發不寧。
只要稍稍閉眼,她仿佛就能看到離別時弗朗索瓦那故作堅強的臉。他的聲音似乎還不時在耳邊回響:“我知道英格蘭對你很重要。抱歉,現今宮廷內存在那些不安定因素,我也希望你遠離……我也會努力,建造一個清明、安穩的法蘭西,等你回來……”
驟然失去父親,妻子再度遠離;即使還有母親襄助,新君要承擔的壓力,絕對非同小可……那樣的落寞,竟像到了一個極致。
自己仿佛多麽殘忍……瑪麗遮住眼睛,腦子裏嗡嗡一片。
她幾乎不知道,這晚自己是怎麽睡下的。
一夜過去,天明時分,瑪麗迎著晨曦,走上甲板,她忽然完全驚呆了。
這是做夢嗎,瑪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經過一天緩行,她竟還能遙遙望見——那是,法蘭西的海岸線!
淚水霎時如斷線的珍珠,從她臉頰滾滾滑落。
瑪麗扯緊了披風,哽咽著道:“現在,立刻,我們掉頭回去吧。”
作者有話要說:——別了,法蘭西,再也不見了。
史上的瑪麗,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離開她的“故鄉”,就曾這般在船頭發出悲鳴。那時節,亨利二世和弗朗索瓦二世已相繼離世,王太後凱瑟琳對她冷淡不已,母親逝世逼得她不得不硬著頭皮回蘇格蘭執政……
我又想重讀一遍《斷頭女王》了,但是看著就又好心酸……
感謝這些日子來,過年胖一圈、薄荷糖、Avonlea、煮酒品香、Leo熙、深林一樹精、雪半枝頭花未央、愛愛、南媮、霧繼。、凜月祭……為我澆灌的營養液~
感謝每一位訂閱、留言、打卡、撒花、加油本文的小天使們~
你們都是我更新的動力,抱抱吧~
對手指,作者君每天最喜歡看評論了……那個,嗯,啊,呃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而占蔔、星象、預測等學問, 盡管同宗教教義有些相悖,盡管遭到教會的排斥,卻也並未徹底淪落為“非法”。這些神秘學, 小心翼翼游走在迷信和巫術的邊緣, 亦擁有相當數目的信眾,尤其受著權貴的追捧和保護。
作為一個占星術士,諾查丹瑪斯可謂是傳奇。一方面,因為他一度受到法蘭西王後的召見,並頗被信賴;一方面, 則是因為他還出版了套《預言詩集》, 曾在上層社會風靡一時。
很可惜,這位預言家已在1566年與世長辭。當他下葬的消息從普羅旺斯傳來,遠在巴黎的凱瑟琳王後,甚至很是難過了一陣子。
而死者並未已矣。時隔一年後, 他的名字忽然又成為了瓦盧瓦宮廷的流行詞, 熱度直超生前。
這是因為,凱瑟琳王太後終於承認, 多年前,諾查丹瑪斯就曾向她警告,先王亨利二世,極有可能死於他最擅長的比武。
而且,還有“確鑿的文字”記載, 那就是他的詩集。
亨利二世之死的確是個悲劇,但如今宮廷內,討論諾查丹瑪斯那令人不安的預言詩,根本不算禁忌。
雖然在某些有識之士看來,這種“神秘荒誕”的言論近乎兒戲;但是,王國上層卻擺出了信服的態度……
而且,如某些人所料,相應的,關於新王後“曾作預言”的討論聲,顯著微弱下來。
就算有,也和“巫術”“詛咒”毫不相幹。
——也許是被透露過消息?
——沒準這位陛下也感受過天啟?
“一定是故意的。”聞言,孔代親王著實忿忿不平。“這個節骨眼,突然爆出來,分明就是掩護。”
科利尼亦悶悶不樂。“但王太後表了態,還有許多人跟風,還有一部詩集……輿論已經被吸引,我們再針對……恐怕也無濟於事。”
蒙莫朗西則默默在心底嘆息:王太後的態度至關重要;她對先王的愛毋庸置疑,高等法院和民眾也都支持她;她若認定此事為意外,那王國上下,就都沒什麽可反駁的。
只能接受現實了。
他們滿腹牢騷,大失所望的時候,瑪麗則松了口氣:一場可能的大風暴消弭於無形,實在太好了。
令謠言平息的最好方式,就是炒熱另一個更大的新聞,分散人們的註意力。瑪麗說不上深谙此道,但畢竟經歷過後世信息轟炸,自然清楚這樣做的效果——更何況,制造新聞的,是信譽相當高的凱瑟琳王太後。
弗朗索瓦認為,若有其他人對先王作過類似預言,恰好佐證瑪麗的無辜。不過,他和瑪麗萬萬沒想到,那位曾深受凱瑟琳信賴的諾查丹瑪斯,不僅真的口述過此事故,甚至還留下了文字證據。
本來新國王準備拜托母親,談談占星預言有別於巫術詛咒——甚至不惜撒點小謊,替瑪麗“開脫”。沒想到,凱瑟琳王太後含著悲傷,一時觸動,把埋藏心底的舊事,全部都傾倒出來。
簡直“意外之喜”。
如今,一套發行量不算小的《預言詩集》,已讓梅裏勳爵手握信箋中的那幾句瑪麗的“預測”,幾乎失去了深挖的意義。
當然,此情況下,梅裏也不會傻到再拿妹妹的書信作文章。他見勢不妙,迅速恭敬的把證據交還給了兩位陛下,以期達成和解。
念及這些年他的“安分”,念及他曾照顧年輕太子妃……為了不節外生枝,弗朗索瓦甚至安撫他,表示:日後將賜他一個合適的職位。
“真是個識時務的家夥。”瑪麗嘀咕道。
咳,在女王實力足夠碾壓、沒有把柄流出時,梅裏的姿態總是低得非常恰當。對這種套上鎖鏈的狼,瑪麗沒興趣使勁報覆。於是,她決定依著弗朗索瓦,顧念一下舊情,以後,再找個地方遠遠把他打發了去。
瑪麗指揮著比頓,把她的字跡投入壁爐。比頓小姐一邊照做,一邊咬著唇,眼睛紅紅的。“謝天謝地……”
賽頓和裏維斯頓小姐亦跟著念叨,感恩天主,慶幸不已。
至於差點惹出大禍的夏特裏亞爾,說是被王室總管“釋放”了。見他憔悴傷感跑過來跪地請罪,想想他從前制造的歡樂,瑪麗對這個糊塗蛋豬隊友也沒了太多脾氣。
於是她揮揮手,請他閉緊嘴巴,收拾收拾,今後,就待鄉下老家算了。
宮廷裏,被驅逐的還有瓦倫蒂努瓦夫人。
準確來說,她是自行主動離開的——就在亨利二世的心臟,存放到西斯廷修道院之後。她“侵占”的珠寶和舍農索堡均歸還於王室,她從此退居諾曼底的阿內堡——另一座耗費過王室巨資的城堡。
這一點上,凱瑟琳聽從了建議,並未趕盡殺絕。因為狄安娜有兩個女兒,一個嫁給了吉斯家族的歐馬勒公爵,另一個則是布榮公爵夫人;考慮為新即位的兒子籠絡人心,王太後克制住自己,沒有大肆清算。
報覆情婦,只稍稍減輕了凱瑟琳的沈痛,失去丈夫的悲傷一直籠罩著她。亨利二世的喪禮結束後,王太後宣布,自此,她餘生都只穿黑衣了。
弗朗索瓦十分感激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——無論是是發聲支持王後,還是顧全大局沒兇狠處置那位夫人。不久之後,他當眾聲明,即使他年紀早已夠獨立執政,王太後仍有輔政權。而且,各重要公開場合,他堅持請母親伴隨出席。
唔,按規定,法國國王死後,他的寡妻該在黑屋子裏臥床六周、不見外人。但是弗朗索瓦相信,適當的交際活動,可以分散註意力,減輕母親的痛楚。
瑪麗亦投桃報李。新王後時不時去安慰婆婆,並請弟媳安娜也多來探望陪伴。她還很貼心的表示,希望早日舉辦邊境巡游,以便王太後和洛林公爵夫人克洛德、甚至西班牙王後伊麗莎白相會。她亦很讚成凱瑟琳離開盧浮宮別住的想法,提出就在盧浮宮西面建造一所新王宮——名曰杜伊勒裏宮——以便太後安度餘生。
不過這些都是後話。當下最要緊的,是舉辦新國王與新王後的加冕儀式。
這一次,將由洛林紅衣主教來主持。
蘭斯大教堂裝扮一新,各位權貴悉數到場,共慶登基盛典。前些日子宮廷內那場“隱約”的風波,宛如投入湖心的一顆小石子,此時已完全失去了痕跡。
盡管天氣炎熱,國王和王後卻也扛住了那沈重的禮服。新君的加冕,一如往昔規矩,既莊嚴,又宏大,充滿奢華氣息,且再次點醒一切在場者:亨利二世的時代已落下帷幕,弗朗索瓦二世的時代,從此正式開始。
凱瑟琳親眼看著長子戴上王冠,眼眶一陣濕潤。二十年前,她曾在這裏,見證丈夫走向權力之巔;如今,她卻再也見不到他了。
幸好,除了遠嫁的長女與次女,她和亨利“愛情之見證”的其餘孩子,尚圍繞她膝下。並且,她還能感受到另一層安慰:新的法蘭西國王和王後,均表示將“一如既往珍視母親的意見”——而新王後不日將前往倫敦,仍需由她擔任瓦盧瓦宮廷的首席女主人。
沒錯,剛剛成為法蘭西第一女性的瑪麗,顧不上享受王後的尊榮,就要奔赴英格蘭的權力戰場。
因亨利二世驟然死亡,瑪麗參加完小叔子婚禮就回去的計劃被打亂。英格蘭攝政不得不在法國多耽擱了近兩個月;為此,樞密院滋生不少抱怨的聲音;伴隨伊麗莎白女王婚禮的臨近,瑪麗感到地位仿若動搖。
對於妻子的匆匆離去,弗朗索瓦相當不舍。
但是他已經習慣了,不是麽?法國國王捫心自問。瑪麗固然是他的王後,但她並不屬於他一個人,她也不僅僅肩負著唯一一個法蘭西王國。況且,宮廷內,吉斯家族和蒙莫朗西的權力交替才剛剛開始,他寧願瑪麗置身事外,並不希望這些鬥爭,再有意無意把火引到她身上……
只不過,無論從各個角度找理由寬慰自己,弗朗索瓦仍覺得胸口幾分酸澀。
瑪麗的舅舅、洛林紅衣主教亦頗不自在。在他看來,如今是法國形勢正覆雜的時候,剛榮獲後冠的外甥女卻匆忙離開,於吉斯家族即便算不上釜底抽薪,至少也是一大損失。
唉,為了朝堂平衡,也為了政局穩定,新王弗朗索瓦二世,從妻子名譽險些受損的憤怒中冷靜下來,遵從洛比塔爾大法官的建議,只暗示蒙莫朗西辭去王室總管一職,仍保留了他的王室統帥身份,還假意表示器重,請他“務必繼續為宮廷效力”。
昔年蒙莫朗西同首席情婦狄安娜沆瀣一氣,“名義上的王後”凱瑟琳沒少受委屈。現今那位夫人被趕走、離群索居(聽說身體還每況愈下),王太後總算出了半口惡氣;她甚至勸導長子,亨利·德·吉斯尚年輕,威望有所不足,暫時還得依賴蒙莫朗西穩住軍隊。可以想見,若沒有瑪麗在後宮幫忙進一步造勢;內閣首相洛林紅衣主教,盡管大權在握,勢必仍長期忍受宿敵的掣肘。
朗格維爾公爵倒是被任命為了寢宮主管,可確保內廷安穩。至於在亨利二世去世後傳播流言的科利尼,其職務則交由內穆爾公爵接替——總算還是半個自己人。同樣對王後不敬的孔代,宗室親王之銜沒法簡單剝奪,受了些訓斥,賦閑回老家思過去了。
瑪麗卻只能暫時忽略親人的怨念。伊麗莎白大婚在即,英格蘭攝政王能感覺到威脅在加重;秘書李喬屢屢來信,提醒她萬不可輕忽,須得趕緊回倫敦主持大局,否則數年心血恐將毀於一旦。
1567年7月,一個風朗氣清的日子,載著法國王後的大船,終於在羅斯科夫港揚帆起航。
船艙中靠著軟墊、胡亂翻書的瑪麗,心神卻愈發不寧。
只要稍稍閉眼,她仿佛就能看到離別時弗朗索瓦那故作堅強的臉。他的聲音似乎還不時在耳邊回響:“我知道英格蘭對你很重要。抱歉,現今宮廷內存在那些不安定因素,我也希望你遠離……我也會努力,建造一個清明、安穩的法蘭西,等你回來……”
驟然失去父親,妻子再度遠離;即使還有母親襄助,新君要承擔的壓力,絕對非同小可……那樣的落寞,竟像到了一個極致。
自己仿佛多麽殘忍……瑪麗遮住眼睛,腦子裏嗡嗡一片。
她幾乎不知道,這晚自己是怎麽睡下的。
一夜過去,天明時分,瑪麗迎著晨曦,走上甲板,她忽然完全驚呆了。
這是做夢嗎,瑪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經過一天緩行,她竟還能遙遙望見——那是,法蘭西的海岸線!
淚水霎時如斷線的珍珠,從她臉頰滾滾滑落。
瑪麗扯緊了披風,哽咽著道:“現在,立刻,我們掉頭回去吧。”
作者有話要說:——別了,法蘭西,再也不見了。
史上的瑪麗,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離開她的“故鄉”,就曾這般在船頭發出悲鳴。那時節,亨利二世和弗朗索瓦二世已相繼離世,王太後凱瑟琳對她冷淡不已,母親逝世逼得她不得不硬著頭皮回蘇格蘭執政……
我又想重讀一遍《斷頭女王》了,但是看著就又好心酸……
感謝這些日子來,過年胖一圈、薄荷糖、Avonlea、煮酒品香、Leo熙、深林一樹精、雪半枝頭花未央、愛愛、南媮、霧繼。、凜月祭……為我澆灌的營養液~
感謝每一位訂閱、留言、打卡、撒花、加油本文的小天使們~
你們都是我更新的動力,抱抱吧~
對手指,作者君每天最喜歡看評論了……那個,嗯,啊,呃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